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3年9月30日电(通讯员 张玉纯)9月4日至15日,由清华大学与挪威生命科学大学主办、以草原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中挪暑期学校(summer school nmbu-thu 2023)在我国成功举办。来自清华大学、内蒙古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南京大学和长安大学的22名中国学生,与来自挪威生命科学大学的5名学生参加学习。
中挪暑期学校由挪威科学院院士、挪威生命科学大学jan mulder教授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段雷教授共同发起,从2017年开始以两年一届的频率延续至今,期间虽受疫情耽搁,但已成为两国学生交流的重要渠道。除了两位发起人,暑期学校还邀请到挪威生命科学大学åsgeir almås教授、清华大学鲁玺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黄永梅教授、内蒙古大学吕昌伟教授和南京大学张磊副教授等国内外学者作为导师,为学员们提供指导。
秉承“交叉融合-实践创新-国际视野-沟通交流”的理念,本次中挪暑期学校以“草原上的汞污染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mercury contamination in grasslands and effects on food safety)为主题,按照“课堂-现场-实验室”三步走的方式对学员们开展多角度、全流程和全方位的专业科研训练。暑期学校致力于加强学员们对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土壤汞污染等环境问题的科学认知,培养实验操作与团队合作能力,并提供宝贵的国际化科研交流机会。
老师与学员们在内蒙古草原合影
理论教学
9月4日,本次中挪暑期学校开幕式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举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助理张潇源代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致欢迎辞,并对jan mulder教授在过去二十多年间为推进中挪学术交流所作出的不懈努力表示感谢。jan mulder教授介绍了暑期学校的主题与安排。
张潇源(左)和jan mulder(右)致辞
在理论教学环节,段雷教授、张磊副教授、吕昌伟教授、鲁玺教授、黄永梅教授和åsgeir almås教授分别针对全球与中国的汞污染问题、陆地与大气汞交换通量监测方法、汞污染对草原的影响、草原可再生能源发展、我国森林草原地区的自然地理与气候特征,以及土壤汞和其他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方法等主题展开详尽的讲解,为后续学员们在我国内蒙古草原开展的科研实践活动打下理论基础。
理论学习环节
理论教学结束后,全体老师和学员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参观了美丽的清华园。
老师和学员们在清华大学大礼堂前合影
参观学习
9月5日至7日,暑期学校全体成员先后前往北京大学塞罕坝生态站、北京师范大学太仆寺旗生态站、浑善达克沙地、阿巴嘎旗风力发电场、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和内蒙古大学草原生态学研究基地进行参观学习。
在北京大学塞罕坝生态站,曾发旭老师介绍了生态站的历史与站上开展的研究工作,并带领学员们深入实验林地观摩学习。导师们就地取材,向学员们讲解森林生态、观测装置以及实验设计等相关知识。翌日,jan mulder教授结合森林土壤剖面,讲解土壤的特征与形成过程,学员们在提问讨论与切身感受土壤中收获了知识,并兴致勃勃地在不同土层上采集了土样,将与后期采集的草原土壤进行比较分析。
学员们在实验林内参观学习
jan mulder教授为大家讲解土壤剖面
老师和学员们在北京大学生态站实验林地前合影
在北京师范大学太仆寺旗生态站,站上工作的研究生带领学员们参观了气象水文观测场和外场控制实验样地。通过对挡风板两侧植被生长情况的观察,学员们直观地感受到风速、降水量等因素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段雷教授结合站上开展的相关研究,详细介绍了氮沉降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意义、控制实验的设计方案与当前的研究结论。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为学员们讲解草原生态系统
学员们参观北京师范大学外场控制实验样地
途经浑善达克沙地时,道路施工的开挖现场提供了现场学习土壤的条件。jan mulder教授讲授了风沙土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员们通过手背感受、判断土壤的质地,并回答了同学们的各种提问,比如如何通过土层、矿物和植物等特征推断土壤年龄。
jan mulder讲解风沙土形成过程
在内蒙古大学草原生态学研究基地,学员们巧遇前来实习的内蒙古大学的同学们,带队的包铁军老师热情地介绍了当地的植被类型、草原利用方式以及在实验站进行的研究课题,包括学员们特别感兴趣的气候变化与放牧活动对草原土壤和植被的影响等。
参观内蒙古大学草原生态学研究基地
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带领大家参观了胜利一号露天煤矿,并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宗旨、发展历程和未来规划,特别是公司在草原生态保护、矿区土壤修复和新能源发展等方面采取的重点措施。学员们登上矿山远眺,深刻感受了草原的辽阔和露天煤矿的壮观。
学员们在国能会议室听讲座
在参观学习的几天时间里,学员们除了开阔眼界、饱览美景、学习知识以外,还体验了形形色色的草原美食:手把肉、奶茶、奶豆腐、牛肉干、烤羊腿……这些特色美食让学员们大饱口福,也领略了不同的饮食文化。
奶制品和牛羊肉是蒙餐不可或缺的元素
采样分析
9月8日至9日,学员们分为五个小组进行样品与数据收集。第一组学员在张磊副教授的指导下在内蒙古大学草原生态学研究基地开展大气汞浓度、汞沉降和地-气交换通量的观测,同时采集植被和土壤样品、收集气象数据,用于分析讨论大气汞的土壤-大气交换过程与环境、气象和其他因素的相关性。第二、三组学员在jan mulder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内蒙古大学放牧实验样地,利用当地的土壤剖面深入学习草原土壤的特点;同时,采集不同放牧水平下的土壤和植物样本,并进行汞的地-气交换观测,用于分析放牧强度对土壤汞含量和汞排放的影响。第四、五组分别在段雷教授和åsgeir almås教授的指导下沿某燃煤发电厂的西北和东南两个方向分别采集土样、植物和羊毛样本,通过梯度样带法研究燃煤电厂的烟气排放对于周边土壤和生物中汞含量的影响。
每天采样和观测归来后,不同组的学员们常会分享当天的工作内容与感受。学员们在交流间收获了其他组在野外采样的宝贵经验,获得了更多、更广的理论知识。
第一组学员在内蒙古大学草原生态学研究基地进行汞通量观测
jan mulder教授为学员们讲解草原土壤剖面
第二、三组学员们在内蒙古大学的放牧实验样地进行采样
第四、五组学员们在燃煤电厂周边进行土壤和植物采样
从茂密的森林到苍茫的草原,学员们亲身体验野外科研的酸甜苦辣,既挥洒着汗水,也领略着大自然的辽阔与壮美。9月10日返京途中,学员们参观了锡林河风景区与元上都遗址。正逢教师节,学员们在大巴车上自发合唱《感恩的心》,感谢老师们的无私讲授与辛勤付出,祝福老师们教师节快乐。野外实践过程难免艰辛,但其间收获的知识和集体温暖的情谊让一切付出变得值得。
老师和学员们在元上都遗址合影
9月10日晚,刚回到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学员们来不及休息,争分夺秒地对采集的土壤和植物样品进行烘干处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各组分别在环境学院进行相应的样品分析与数据处理,包括对土样及植物样品进行研磨、过筛,测量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以及土壤与植物的汞含量,并基于实验数据展开分析与讨论,为最后的总结汇报做准备。样本处理与分析期间,实验室的研究生为学员们详细讲授实验步骤,并提供了细致的操作指南;老师们也与学员充分交流,随时为学员们答疑解惑。
学员们跟随实验室研究生学习实验操作
学员们在实验室进行样品处理
jan mulder教授为学员们讲解学术论文写作规范
汇报交流
9月15日下午,各组学员经过充分的准备,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进行了研究结果的汇报展示,现场交流气氛热烈。学员们分别围绕大气汞的沉降与地-气交换、放牧强度对土壤汞沉降的影响、燃煤电厂烟气对于周边土壤和植物汞含量的影响这三个主题,结合在暑期学校中学习的土壤学、生态学和环境学专业知识,共同贡献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汇报会。虽然暑期学校时间有限,但学员们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jan mulder教授总结,这是他参加过的最好的一次暑期学校。
学员们分组进行学术汇报
老师与学员们共进晚餐,宣告2023中挪暑期学校圆满闭幕。
期待再次相会
结语
为期两周的中挪暑期学校于9月15日圆满落幕。在这次宝贵的经历中,学员们不仅收获知识、开拓视野,激发了新的学习热情,也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力和实践能力,更结识了天南海北志同道合的伙伴。相信本次暑期学校中的所学所得能够应用于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之中,帮助大家在科研之路上走得更远、更顺利。
学员感悟
南京大学本科生张博:两年的大学生活使我学到了许多有关环境的专业知识,但是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能不仅仅留在书本上,更多的是要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通过此次中挪暑期学校,我参观了许多学校的野外实验站点,了解了很多有趣的实验,领略了草原美景,但更重要的是自己动手完成了一项课题。在草原上挖土采样的画面历历在目,回到实验室磨土的场景也令我记忆犹新,jan mulder教授的幽默风趣可以跨过语言的障碍,在每个人的心底留下印记。
南京大学本科生张嘉麟:参加中挪暑期学校是我大学生活中难得的一次宝贵经历。这次暑期学校不仅加深了我对全球大气污染的生态环境效应的理解,也让我全面体验了科学研究的全过程。在理论教学环节,我有幸听到了来自知名专家学者的讲座,包括挪威科学院院士jan mulder教授和国内多所高校的教授们。他们详细介绍了全球草原汞污染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为我们的实践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外场观测环节让我第一次亲身参与到科学实地观测中。我们前往塞罕坝生态站、太仆寺旗草场、浑善达克沙地和国能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胜利一号露天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观测。通过与各地的专家学者和当地负责人的交流,我深刻认识到了气候变化、土地利用和能源开发等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之后的采样、分析与汇报,让我切身感受到投身科研所需要的巨大努力,但在与周围同伴的共同努力下给暑校画下的完美句号,也让我更加燃起对于未来研究生生活的热情与期待。
南京大学研究生李涵:在中挪暑期学校,我们前往不同生态站点实地学习,了解了不同学校的主要研究方向,学习了当前的研究成果。认识到当前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草原还有大量的科学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许多老师同学克服了生活交通等多方面的不便来到草原,为认识自然作出了努力。通过对比,我也认识到当前科研工作和个人能力的优势与薄弱之处,为今后的工作生活指明了努力方向。在与挪威师生的交流过程中,体会到了文化差异与包容。在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老师同学提出不同的方案和理解,让大家跳出思维局限,更好地优化实验。这是一次难能可贵的交流学习机会,让我受益匪浅。
清华大学本科生张安翔:本次暑期学校虽然只有短短两周,但涵盖了专业知识讲座、生态站点参观、监测仪器教学、野外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与小组交流展示等众多内容。在参加过程中,我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与考验,可谓是劳而有功。
本次暑校还提供了校际、国际间宝贵的交流机会。来自两个国家七所院校的同学们共聚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围绕现场采样的实验室分析结果,展开了激烈的头脑风暴与思维碰撞。通过小组讨论与汇报,我们将两周的收获成果凝结为口头展示与书面报告,极大地锻炼了表达与合作的技能。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刘一瑶:非常荣幸能参加本次暑假学校,真的获益匪浅。能听到如此优秀的老师们的讲座,能与如此好学的同学们一起做研究,我真的很欣喜。所有的授课老师包括60岁的老教授可以说工作起来都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充满了人格魅力,他们的讲授使我们享受到难得的学术盛宴,对众多的前沿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也让我们领略到了国内外多位学术大师的风采,他们所教授的知识与方法对我目前的工作、学习的许多方面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触动,并且提高了我的英语水平。另外,我还通过这次暑期学校结交到来自不同学校的好朋友,他们都对知识充满好奇与渴望。我们一起出野外、做实验、写报告,一起观遗址、吃美食、聊八卦,不论是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我们都很珍惜这段时光。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索旌尧:我很庆幸有机会参加了这次暑期学校。不仅让我有机会踏进清华大学的校园,近距离第一视角欣赏到了全国最高学府的校园风光和学生们的精神风貌;还从教室、野外和实验室三位一体的课堂上受益匪浅,被教授们无论在课堂还是草原上都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所深深打动,深刻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此外,我们还和来自全国各地几所高校的同学、和来自挪威的教授和学生有了一次一起生活一起学习的机会,感受到了不同专业、不同视角带来的思维碰撞,也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和交流能力,给我留下了非常值得回味的一份记忆。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许晓晴:本次暑期学校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通过与来自其它高校和挪威的学生们的交流,我不仅学到了知识,还了解了不同文化和教育体系的差异,认识了温柔风趣的老师,结交了幽默可爱的朋友。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内蒙古时jan mulder教授每次挖好土壤剖面后,都会取出部分土壤,像分蛋糕一样分发给大家,一起观察土壤的颜色和质地等,从中能深刻的感受到jan mulder教授对生态学的热爱。这次经历让我更加开阔了眼界,感受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魅力和互补性,也更加坚定了我坚持科研和探索的决心。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张银朵:这次的暑期学校为我提供了一个开放和具有启发性的平台,让我们能够结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背景的同学,与他们一同分享、交流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拓宽思维,在实践中加深了对科学问题的理解与认识。这次暑期学校让我们完整的体验了从实地考察、野外采样、样品测试到数据分析整个过程,这种实践经验使我们更加贴近实际,了解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除了学术方面,清华大学老师和同学还为我们提供了贴心的生活照顾,为本次暑期学校的学习保驾护航。总而言之,此次暑期学校为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也将成为我学生生涯中宝贵的回忆。
长安大学研究生夏凡:很荣幸能够参加此次中挪暑期学校,在将近两周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中,我每天都在吸收大量的知识,能够接触到国内外众多优秀的老师,结识来自挪威生命科学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有趣且优秀的朋友,领略到壮美的草原风光,学习到了土壤汞浓度和通量的测算方法,这将是我人生中宝贵且难忘的一段经历。
这还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野外实践,最大的感受莫过于出现在课本和文献中的东西第一次变成了现实: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看到的实验仪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内蒙古大学观测站点的采样观测仪器,以及大气、土壤、矿山和草原。jan mulder老师和段雷老师的教导让人如沐春风,从自然地理到环境科学,老师们的博学和幽默让人敬服。在段雷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第四组的成员在电厂周边的草原进行采样,从最开始的计划两天采够6个点位的样品,到最后我们提前采完样品向着远处山脚下的太阳能光伏板而前进,这一路上,激情澎湃,斗志昂扬,最终到达终点,或许这就是科学的魅力吧。回到北京,在实验室师兄师姐的帮助下,又完成了样品的测试和分析工作,大家通力合作,最终圆满完成了汇报。
只有真正沉下心来,与老师和同学们积极沟通交流,才能得到提高。祝愿中挪暑期学校越办越好,祝愿大家的科研之路处处坦途。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王梦乐:这次参加中挪暑期学校,在理论教学环节,我有幸听到了来自各个高校教授们的讲座,包括挪威科学院院士jan mulder教授。他们详细介绍了全球草原汞污染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等相关知识,为我们这次野外实践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这次的暑期学习使我受益匪浅,也激发了我对于未来研究生生活的热情与期待。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郭肖:此次中挪暑期学校受益匪浅。我结识了国内外不同学术背景的同学们,锻炼了英语口语能力,也学会了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作为植被生态学背景的学生,我学习了土壤中金属汞的有关知识,对于土壤的认识和理解更加全面。特别感谢jan mulder和段雷老师提供的学习平台,也感谢一起采样、做实验、写报告的二、三组的小伙伴们。good luck to everyone。
内蒙古大学研究生柴建茹:哪怕只是一个点,它发出的光亮也能照亮你的一片人生。
水木清华,神往已久。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的感觉是校园非常大,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建筑融合,处处散发着浓厚的学术氛围。我身处其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首先,感谢内蒙古大学和我的导师对我的培养,给了我这个难得的机会,让我能够来到清华参加中挪暑期学校,在这里我感受到了顶尖学府的魅力,见识到了来自不同高校渊博的教授们,结识了一群优秀的小伙伴。夏令营每个人的热情与付出都深刻感染了我,感谢峥哥、陈宽师兄、郭肖师姐和晓晴师妹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我的照顾和帮助。
再次,无论是各位教授精彩的报告还是我们参观的各个生态学野外科学观测站都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获益匪浅。
最后,从未设想过能有这样一群有趣的人聚在一起,互相学习进步。身处一群闪闪发光的人之中,似乎我自己也沾上了些许的光亮。何其幸运,这段难忘的经历会鼓舞我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向优秀的人学习,靠近光,追随光,成为光!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黄静:很荣幸参加了这次充实又意义非凡的暑期学校,在为期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共同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我有幸跟中外知名教授进行交流学习;有幸与国内外优秀的同学共同完成课题;有幸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拓宽了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让我明白了科研工作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在此次过程中,我看到了教授们对科研的热情,他们全身心投入其中,并对学生倾囊相授;我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中外学生共同出野外、完成实验,相互帮助配合,正是这些共同的经历,让我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我自身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也在此次暑期学校中得到了提高。科研工作是辛苦的,是不易的,但当你有一颗热爱的心的时候,你会发现这其中的乐趣与美好。
期待能在更高更远的地方相遇,期待能在更高更远的地方与自己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