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环境学院2022年1月7日电(通讯员 谢璨阳 王子琳)1月6日下午,清华大学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2021-2022学年度指导委员会议暨交流活动在西郊宾馆会议中心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项目指导委员会主任、联合国环境署驻华代表涂瑞和、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应邀线下出席;亚洲开发银行气候变化首席科学家吕学都、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通过线上出席。本次会议由全球环境人才培养项目(gep)责任教授王书肖主持,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书明、gep项目咨询教授李金惠及项目主任董欣参加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董欣介绍了gep项目成立背景、项目特色及2021年度主要工作,希望指导委员会持续为“双碳战略、疫情背景下全球环境人才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董欣汇报项目进展
涂瑞和分享了自己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历程。他表示,gep项目不仅能提供“知识获得感”,还可以发挥“信息平台”的作用,由实战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为同学们提供指导。他建议,要把培养人才的眼光放长远,重点培养演讲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等;也可以邀请专家分享具体的案例,给予学生实践性的指导。
涂瑞和发言
徐华清建议开展本硕博连读项目,本科阶段了解国情、硕士阶段拓宽领域、博士阶段注重领导力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提升专业素养。
徐华清发言
方莉认为,gep项目应培养学生的思考和研究能力,以及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全球环境人才需要具有从自然科学到政策的转变能力、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她建议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并建立毕业生回馈机制。
吕学都指出,gep项目的“标签”可以是优秀的外语能力和学生对全球环境问题较透彻的了解和认识。在课程设计上也应从这两个方面下功夫,并把人才培养的跟踪和考核时限拉长。
指委面对面活动
在随后开展的“指委面对面”活动中,指导委员们还与gep项目20余名同学进行了亲切交流。交流活动由董欣主持。
指导委员们从国际环境治理格局和中国环境政策的动态演变出发,指出gep项目契合时代需求,希望同学们紧密关注国际动向,响应国家对全球治理人才的号召和需求,努力成为熟悉国家政策、具备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为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讲好中国环境事业故事作出贡献。
围绕同学们关注的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问题,指导委员们就自身工作经历和观察思考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不仅介绍了中国在相关问题上的谈判历程,分析了中国的角色和立场演变情况,还介绍了中国碳市场、能耗双控等气候和能源政策方面的行动进展,并指出了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等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同学们积极提问
会议最后,刘书明作总结致辞。他指出,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关键是对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培养方式应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其应用能力、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思想。他对指导委员们对gep项目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期待指导委员们更深入地参与讲座等交流活动,支持学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