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群体在接受就业辅导时普遍感受到辅导内容专业针对性不强。为解决现有研究生就业引导难以深入的困境,环境学院开展了“以党建带动学生职业发展引导”系列活动。环研三党支部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框架与细节、专题与讨论”结合方法,依托“支部委员、博士生导师、已工作师兄师姐、毕业年级党员”,为环境学院固体所博士生带来了兼具系统性与针对性的就业引导活动。
在环研三2020年度党支部组织生活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中,支部党员纷纷坦言自己面临较重的就业焦虑。为了加强指导中心工作、服务党员群众,支部召开了一次“特殊”的支委会,专题讨论如何针对环境专业博士生开展更有效的就业引导工作。“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引导大家理性看待就业难点,排解焦虑情绪,”支书提炼出了会议的讨论方向。“焦虑的来源在于,高校岗位面临‘非升即走’、选调考试难以充分准备,而适合博士的企业岗位又稳定性差,”某支委提出了当前博士生就业客观上面临的难点。毕业年级的支委谈到自己的求职经历时说,“咱们支部也还有很多三年级的同学,希望能通过分享我们的经验让大家少走弯路。”在这次会议上,支委会成员一致认为,要以解决基层集体成员广泛关注的问题为切入点,通过党团班共建,服务支部成员核心需求,发挥并强化党支部主体作用,切实提高基层集体成员的获得感。
为了兼顾“系统性”与“针对性”,支部对环境学院近三年博士毕业生就业去向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解读,总结了环境专业进高校、去企业、走选调等就业选择,同时提到了教育、金融、互联网等新兴热门行业的就业可能性。党团班共建活动前,支部向党员群众发放了就业引导需求问卷,将同学们广泛关注的问题提炼为三个讨论话题加入活动当中:“如何看待‘非升即走’制度”、“如何看待‘京外就业’选择”、“毕业第一份工作薪资水平究竟多少才算合理?”
图1 支部通过分析近三年毕业生去向,整理环境专业博士生就业选择思路图
为了更好地缓解同学们的就业焦虑,支部邀请到清华大学“良师益友”获得者、固体所学生心中“亦师亦父亦友”的王洪涛教授参与活动。同时,还邀请了固体所毕业生、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讲师刘彦君师姐和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助理研究员林民松师兄,为大家亲身讲述高校和企业的工作情况。
活动伊始,王洪涛教授针对固体所博士生面临的就业焦虑劝慰大家,“有就业焦虑是正常的,但同时大家要建立良好的预期,无须悲观”。工作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关键是“明确自身需求,找准定位和目标”。同时王老师勉励大家,要“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尤其是作为清华人,要继承和发扬清华品格”,最终才有可能实现精神富足,拥有更幸福的人生。
图2 嘉宾王洪涛教授(左一)、刘彦君博士(中间)和林民松博士(右一)在活动中分享
王老师的一席话触动了在座党员群众的心弦,在之后的环节中,两位嘉宾又结合自身经历讲述了高校和企业的工作现状,向大家分享了关于就业的思考和建议,并与支部党员群众就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企业工作现状、城市选择与薪资待遇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支部内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党员也就自身的求职经历和大家进行了深入交流,于书尧分享了关于公共部门求职应进行的准备,高语晨提到了中学教职常被误解的几点重要事项,付心迪分享了如何兼顾城市选择和收入预期的考量。
图3 毕业年级党员分享个人求职经历
本次活动中,环研三党支部从一手就业数据分析到“十四五”规划解读精心筹备,邀请教研所导师和已毕业师兄师姐现身说法,既系统梳理了环境专业毕业生就业选择与去向,又针对大家广泛关注的就业问题进行讨论,多层次、多角度引导同学树立正确择业观,科学缓解就业焦虑,切实解决了大家心中的郁结。
除了支部党员群众,本次活动还吸引了数位固体所低年级博士生参与。“今天的活动太棒了,给你们点赞”、“辛苦支委组织了这次精彩的活动”,活动结束后,许多党员和群众给支委发来了这样的私信。看到大家紧缩的眉头渐渐舒展,环研三的支委们也放下了心中的重担。在活动筹备与开展过程中,环研三的支委们也意识到,在支部建设中要多做换位思考,摒弃固有思维方式,切忌漂浮作风,以扎实工作换得党员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图4 环研三党支部就业引导党团班共建活动合影